0411-84755227
新闻中心
中软国际教育受邀出席2025年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大会暨工贸供需对接活动并签署框架协议
更新时间:2025/9/9 9:13:44     来源:中软国际教育     阅读:176

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共建数字信息大通道,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近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联合举办的2025年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大会暨工贸供需对接活动在泰国曼谷开幕。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教育数智化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商深度参与本次活动,并与来自中国、泰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专家、企业高管代表约600人一道,共同开启新起点高水平区域数字合作新篇章。


3.png


本次大会以“促进区域数字合作 助力数字国家建设”为主题,得到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亚太电信组织等国际机构大力支持。大会开幕式现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勇、泰国数字经济与社会部副常务秘书皮亚努·乌提索恩、中国驻泰国大使张建卫、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亚太电信组织副秘书长刘子平、泰国商会暨泰国贸易院副主席汪志广等领导分别发表致辞,共同表达了对深化南亚东南亚区域数字合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动态度。


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高级专家穆罕默德·赛义德、缅甸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昂觉吞、巴基斯坦政策与法规总监阿西夫·哈利德·谢赫、孟加拉国家网络安全局信息通信技术司司长穆罕默德·泰布尔·拉赫曼、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执行副总裁普雷桑·洛克瓦丁、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晓龙、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戴炜等来自国际组织、各国政府数字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的9位代表作了合作展望,深刻阐述了推进区域数字合作的重要意义、重大机遇与共同愿景,纷纷表达了对深化合作的迫切愿望、具体建议和具体方案。


大会同期举办了人工智能、数字国家、数字农业、数字工业、数字交通、数字工贸、数字文旅、数字教育、数字健康、数字资产和跨境互联互通11场专题活动,为新起点高水平数字合作持续打造坚强有力的合作基础、构建心心相连的合作关系。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解决方案专家吴章勇博士受邀参与数字教育专题对接活动,并在活动合作交流环节,与马来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Norisma ldris、云南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岳昆、泰国工商大学副校长KEERATH SANGUANSAI、清迈湄州大学校长Weerapon Thongma、泰国环球工商学院副院长Chalong Tubsree等嘉宾,围绕“南亚东南亚高校在数字化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学科共建共享与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议题,进行深度交流。


期间,吴章勇博士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发展历程、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以及公司参与海外鲁班工坊建设的实践经验。吴章勇博士讲到,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迎来新的动能和发展契机。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聚焦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依托自身客户基础与渠道能力、聚合生态伙伴能力、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力,基于自研产品智云产教科创公共平台,积极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升级。通过与华为合作,双方联合推出昇腾+智云高校AI教育科创联合解决方案,面向院校AI人才培养、AI教育应用和AI科创实践三大场景,聚合“算力+模型+工具+应用+课程+服务”六大要素,提供业务咨询规划、解决方案设计、交付实施、人才培训、运维支持等服务。

活动结尾,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吴章勇博士作为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企业代表,与云南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共同签署数字产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三方将积极响应中泰数字合作战略,依托云南区位与泰国产业基础,围绕数字教育合作标杆构建,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等重点内容,整合优势资源,持续推进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助力 “数字教育” 建设提质增效。


此次大会还重点推介了南亚东南亚国际数字港、数字出海基地及出海综合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推动加速构建跨境大通道、大合作格局,并推动各国共建信息大通道联络员机制,为深化区域合作提供机制保障。同时,为响应好、落实好各国数字合作需求,推进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推进建设基础设施,支撑和开拓更大合作空间,在与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共建国际数字港合作网络”和“青年数字成长计划”正式启动,“南亚东南亚数字出海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本次大会作为第二届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会议暨首次境外会议,标志着建设数字信息大通道、推进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进入新阶段。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依托自身丰富的产教融合经验、中国优质的产业资源及数字技术优势,持续迭代优化产品矩阵与解决方案体系,全力助推国际教育数智化转型升级,积极赋能产教融合创新生态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