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84755227
定制企业
助力创新人才培养|2024中软卓越杯技术大赛第三赛季-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挑战赛圆满落幕
更新时间:2025/8/15 14:27:58     来源:中软国际教育大连     阅读:32

近日,由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主办,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紫光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中软卓越杯技术大赛第三赛季-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挑战赛"圆满落幕。大赛吸引全国87所院校,1609位学生参赛,收到有效作品210组。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入选了78组,其中一等奖3组,二等奖10组,三等奖15组,优秀奖50组。


1755239269293.png


本次大赛围绕“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方向展开,旨在搭建一个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共同探索大模型技术在金融、医疗、教育、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行业的创新应用路径,希望能够激发参赛者的创新思维,挖掘出更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应用案例,推动大模型技术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加速AI技术赋能实体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作为本届大赛主办单位,秉承着专业、负责、创新的原则,从赛事策划到赛项征集,从参赛选手招募到比赛规则制定,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考量。竞赛过程中,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自研智云数智平台为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智云数智平台,参赛者可以获取大模型技术应用相关的培训资源和学习材料,以提升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可以获取大量的计算资源、数据集等,帮助他们进行项目的迭代优化。


基于医疗健康大模型的个人健康知识助手、地铁巡线车、金融科技时代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智教云桥、金融交易反欺诈模型构建方法研究、校云爱心汇、业螺纹零件缺陷智能质检、医问通、基于国产大模型的医药类考试备考知识助手、微疗(WeMedicure)个人医疗小助手、智聘未来-大模型简历筛选创新实践型招聘场景程序……围绕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参赛选手们通过在线演示与讲解,详细介绍了项目作品的产生背景、技术特点、创新要素、应用场景等,由各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委组根据作品创意、技术、表现力等专业标准评价作品并给予意见建议。“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决赛结束后,一等奖获得者东北大学智能基座奇点俱乐部队伍表示,我们团队设计的“地铁隧道巡线车”项目,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地铁隧道的巡检效率和安全性。项目结合了YOLO边缘检测算法和LLaVA大模型,实现了隧道裂缝、渗漏等缺陷的实时检测与智能分析。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和动态优化检测策略,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复杂隐患,并提供分级处理建议。我们还开发了手持终端和云端管理平台,支持实时交互与远程监控。这次比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对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系统,推动智能化巡检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地铁安全运营贡献力量!



天津财经大学CreditTech Pioneers队伍表示,我们项目“金融科技时代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前沿的大模型算法,深入金融财经领域进行预测分析。我们运用了机器学习中的逻辑回归、WOE变换和评分卡技术,结合Python编程和数据处理库,对15万条个人借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特征工程和模型评估,我们构建了一个高效的信用评分模型。该模型不仅预测精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信用评估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实用性。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智寻团队表示,为了更好地辅助医学教学,我们团队开发了这个医学实体知识教学辅助平台,利用大模型自动化提取医学实体,如疾病名称、药物类别等信息,以此构建结构化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从而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应用层上,平台通过前端技术,为老师、学生、医疗从业者提供了一个简洁直观、操作便捷的交互界面。在模型方面,我们基于预训练模型和BiLSTM技术构建了命名实体识别大模型以到达医学实体的精准识别,为医学文献阅读、病例整理提供便利。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深度挖掘医疗数据,提高隐私性和安全性,推动AI与智慧医疗融合,助力医疗服务与教学智能化发展。




以赛促训、以赛引才。本期中软卓越杯技术大赛的举办,不仅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展示和提升自我的平台,也为推动大模型技术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注入了新活力。如今,大模型技术正在不断革新人工智能领域,并在多个行业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推动大模型技术赋能千行百业,需要培养大量的学习、创新和敏捷型人才。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智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商,未来将继续坚守“5R”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携手高校、生态伙伴,通过自研智云数智平台,以组织竞赛的方式,积极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赛教融合的理念,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